朋友叫去看花鼓戏。
第一次有机会看这戏种,很是难得,戏是好戏,演员当真是好演员,在地方戏里藏卧着珍贵的身影,在舞台上展露出各自的声腔。
舞美不用说很下力气——其实不必下这么大工本——大戏的气势很足,结构都没有问题,但问题在唱词:有些粗简,有些不文,因为是很现实的题材,唱词里竟时有“傍上富婆”、“离婚痛苦”之类血淋淋的词汇,仿佛是剧作家慌手慌脚,来不及了,从“本埠新闻”里直接抄上去,墨迹未干似的。
时代变得太快,盲打误撞,狼奔豕突地前行,裹挟着一切旧的新的更更新的,艺术就像是个追赶着生活学舌的孩子,追得气喘吁吁,无头无绪,结果仍旧是追不上的,却徒然让自己受到委屈和伤害,如果拿地方戏曲现代化的诸般难处来搪塞,恐怕也很难说得过去,因为早已有豫剧《倒霉大叔的婚事》一些成功的标尺。
天桥剧场,一座据称是、也必定是专为芭蕾舞而建的剧院,在天桥这个百戏杂陈的地方兀立着,无从言喻。
演出前在天桥一带走走,还是颇有光景可看、颇有景物可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