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还将旧来意,怜取眼前人”

去布衣书局买书的那天,胡同出于好意,当场加了我和yy的msn。但是,直到昨天,才看到他在网上出现。我把给12月号《书城》写的专栏发给他看——题目叫做:《在那遥远的地方,有一个“包子王”……》,想让他看看,里面有没有什么不该写到的事情。

胡同说:我觉得,你不应该把“客户”地址写出来。

我觉得有点委屈——我写的只不过是:“甘肃省陇南市X县X路X号包子王饭店”,那个县的名字我并没有写出来。而且,我的这个文章,很需要这么一个生动的地址,否则,就达不到我要的那种效果。

胡同说:既是如此,那,好吧;不过,我还是觉得,不应该把“客户”地址写出来……

我很感动胡同对“客户”资料的保护,但我还是很自私地坚持用了这个包含了很多个“X”的、很生动的地址……

“在那遥远的地方,有一个……”,这个题目,我自己很喜欢,因为,它听起来很温暖——12月号是我的编辑编的最后一期《书城》,也是我写这个专栏的最后一期——我起这样一个温暖的题目,是因为,我希望,这件事情,能够有一个温暖的收束——事实上,有很多事情,如果一定要结束,我都希望,能够温暖地结束;如果一定要心碎,我都希望,能够温暖地心碎;如果一定要哭泣,我也都希望,能够怀着温暖的心情来哭泣……

再回过头来说我的这个专栏:三年来,我都觉得很对不起我的编辑,对不起我的读者,因为,这个专栏,我写了三年,也找了三年感觉,但却始终都没有能够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姿态,以至于,每每听到有人说“看到《书城》上你的专栏”这样的话,我都会惭愧到脸红——太多的事情分了我的心,使我不能够专注于它,正当我收起心来,就快要找到写这个专栏的感觉的时候,它却结束了——这世上有多少事情都是这样的啊。

我喜欢这个题目,还因为,这里面有“遥远”这个词——“在那遥远的地方”,这个说法,让我感觉,有一点温暖,有一点怜惜,有一点心疼,当然,还有一点点……痛:就好像,是在说,一个亲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