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和yy一起,去传说中布衣书局的“总部”探秘。
本来,只想“看一眼”,认个门就走。谁知,这“一眼”,就是一个下午,差点误了一个6岁小朋友的生日。
和任何值得一提的去处的“总部”一样,它也是大隐于市,也是巷子僻深,也是巨难找寻,需要打着名叫“胡同”的小老板的手机,听从指引。
等到芝麻开门,也是像任何的“总部”一样,它也是巴掌大的地盘,也是聚集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各路英雄——我要说:Wow,难怪我的人生如此孤独,原来同志们都跑到这里来了——刚才出去的那个其貌不扬的人,是北京的“藏书王”,刚走进来的这位,也是民间的读书高人……
这还不算,下单的时候,出大事了:胡同一查电脑,发现,我和yy选的书,有很多本都早已被一个地址为“甘肃省陇南市X县X路X号包子王饭店”的人“订了亲”了,其中有一本还是我很想要的王力的《诗词格律》。
我不由得想,这个“包子王”,究竟是开包子店的老板呢,还是在包子店里跑堂的伙计呢……
胡同说,这个“包子王”,眼光刁钻,动辄“一掷千金”,选的都是局里的“镇局之宝”。我看了看他的订单,果然多而毒辣;胡同还说,你要是哪天去甘肃,我就给你他的电话,你可以去会会他。
我本来想说:在那遥远的地方,开个包子店,挣点小钱,买点旧书,喝点小酒,坐在店里,就着包子,晒着太阳,看泛黄的旧书,靠,何等NB的生活啊。
但,我无论如何说不出口——在包子店里读《诗词格律》,在我看来,无论如何,都是一件虽不失快意但又十足寂静的事情,它让我想到……“缄默的抵抗”——“抵抗”,这,粗鄙的人生。
“包子王”,“包子王”,依我一贯的性格, 本来,我是无论如何都会从胡同手里把你那快要过门儿的“媳妇儿”给嗑下来的,但是,我没有这样做,这个“落难美人儿”,本来就是属于你,属于“包子王饭店”的。相信,不久,这本卖相很好的书,就会邮寄到你的手中,你就在那遥远的陇南,就着香热的大包子,晒着冬天的小太阳,看吧。
PS.在“总部”淘的宝中,有三本值得一说:
1.孟超的《金瓶梅人物》,1985年光明日报社版,定价0.95,卖7块。(作者乃我社前副总编,康生的表弟,《李慧娘》的编剧。)
2.沈祖棻的《宋词赏析》,上海古籍1980年版,定价0.64,卖5块。书中还夹有一小张发黄的剪报:《沈祖棻遗作〈宋词赏析〉最近出版》,一旁写有“光明日报80.6.25”的字样。
3.林庚的《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》,“古典文学书版社”(没听说过吧)1957年版,定价0.48,卖7块。扉页上有书的原配主人的钢笔题字:“于首都,1961年10月”——可以见出这位书主当时对伟大首都的向往,44年后,此书又流落回了首都——不知是离了婚还是失去了主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