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掌中不能承受之轻

最近跟涵芬楼纠缠上了:

昨儿个傍晚,编辑约在边上的咖啡室见面

捎带着去书店看了看,再次绝望

美女主编问:又不是买柚子西瓜,你掂什么呢?

我说:份量,掂份量——滋要是份量重的,内容再好也不予考虑:

《伍尔夫传》,不厚的书,死沉死沉:啥纸印的啊

难不成为了看本书,还要先练千斤八卦掌?

今儿个一早又去二楼,集团的颁奖会

往大里说,差不多就是金鸡那种意思的:专家评出来的

(不像百花,来自人民群众)

这种奖俺可不是第一次拿——“国图奖”也是拿过的

这一次,给了俺一个金鸡中的金鸡——“啥啥编辑奖”

也就是说,专家们认为,俺是个优秀编辑,拍的是一部优秀影片

但是,老百姓却并不踊跃买票来看

当然,票房也是很不错了,但远远没有达到百花奖的气势

回到社里,心情复杂,手捧金鸡,心向百花(图书界,票房就是百花):

我对书,第一要求是要轻——“像旧书一样轻”

我总是希望,我的书,轻轻地,轻轻地,卧在读者的手掌中、行囊里。。。

轻轻的,不占手掌的份量

轻轻的,在心里留下重量

难道是重量决定票房,难道读者都喜欢到书店来买水果,买板砖

越重越有票房,越能得百花?

所谓手掌中不能承受之轻啊

《骑兵军》